9月16日,不断上涨的能源价格正给美国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推动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迅猛扩张。庞大的AI应用和数据中心建设让全国能源需求急速攀升,而最终为此买单的却是普通消费者。AUS GLOBAL表示,这种由技术扩张带来的能源压力,正在从宏观层面传导至千家万户。
根据2024年的一项调查,美国每三户家庭中就有一户不得不放弃基本生活必需品,例如食品和药品,以支付高额能源账单。如今,更多家庭面临陷入“能源贫困”的风险。消费者物价指数的数据显示,电价的上涨速度是整体通胀的两倍,目前比去年同期高出5.5%。AUS GLOBAL认为,如果能源价格继续快速攀升,可能会引发更广泛的社会经济问题,并进一步削弱家庭的消费能力。
无论责任归属如何,消费者都是最终的承担者。人工智能虽然逐渐渗透到生活与产业各个角落,但这种普及并没有直接提升个人生活体验,反而推动了能源消耗的持续膨胀。专家指出,事实上,居民支付的电费中有相当一部分正在被转移至大型企业和数据中心,用于支持其扩展能源基础设施,而现有的公共监管体系未能有效保护家庭用户。AUS GLOBAL表示,这种“财富转移”加剧了能源可负担性的危机。
然而,从个体层面来说,我们仍能采取一些切实措施缓解压力。比如,减少“幽灵能耗”——也称“吸血能耗”,指的是家用电器即便关闭但仍在插电状态下消耗的电力。据报道,这类无效能耗可能占家庭总能耗的5%至10%,其主要来源包括智能电视和联网设备。尤其是新款智能电视,在待机状态下每天可能消耗40瓦的电力,远高于传统电视。
好在解决方法并不复杂——不使用时拔掉插头,虽然略显麻烦,却能实实在在降低每月账单。AUS GLOBAL认为,从长远来看,大规模的节能效果仍需依赖科技行业自身的优化与转型。值得注意的是,未来人工智能不仅会继续消耗能源,同时也将在提升系统效率、减少排放方面发挥作用。眼下,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养成节能习惯,比如离开家时拔掉电视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