彪马出售,安踏、李宁或不想接盘

  记者丨贺泓源

  编辑丨骆一帆

  中国运动巨头似乎并不太想接盘彪马。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彪马主要股东之一的皮诺(Pinault)家族正在评估新的战略选项,其选项之一就是出售彪马股份。皮诺家族通过其控股公司Artémis持有彪马29%的股份。

  相关报道显示,皮诺家族已聘请顾问,并与潜在买家进行初步接触,了解收购意向。接触名单上包括安踏、李宁等知名中国体育用品,也出现了美国公司以及中东地区的主权财富基金。

  对此,李宁公司回应得相对干脆,其重心还是在李宁品牌上。

  “李宁公司坚持 ‘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的核心发展战略,目前仍会专注于李宁品牌的成长与发展。截至目前,公司未就上述传闻所提及的交易进行任何实质性谈判或评估。一切重大信息请以本公司官方公告为准。”2025年8月26日,李宁如此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安踏依旧是不评论市场传闻。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在“多品牌”战略下,安踏依旧有着种种新品牌计划。

  但彪马是否在优先顺位就不一定了。

  动荡彪马

  客观上,彪马眼下遭遇了运营困境。

  2023年,彪马销售额增长同比增长6.6%至86.017亿欧元;但净利润同比下降13.7%至3.049亿欧元。2024年,彪马销售额同比增长4.4%至88.2亿欧元,净利润同比下降7.6%至2.82亿欧元。

  进入2025年,情况没有改善。

  在2025财年二季度,彪马销售额同比下降2.0%至19.422亿欧元。其中,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销售额下降了3.1%至7.717亿欧元,在美洲地区销售额下降了0.5%至7.799亿欧元,而拉丁美洲在本季度录得两位数的增长。亚太地区的销售额下降了2.9%至3.905亿欧元,大中华区持续疲软是重要原因。

  回到国内市场,也确实充满着起伏。

  耐克披露的截至2025年5月31日的2025财年及第四季度业绩显示,在最新财季,耐克大中华区销售额收入同比下滑21%至14.8亿美元。

  李宁财报显示,上半年,其营收同比增长3.3%至148.2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 11.0%至17.4亿元。

  “当前线下客流的确碰到了不小的挑战,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线下客流同比减少带来的生意流水上的压力和挑战。体育运动品牌赛道上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起码在现实的生意业务推动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各个品牌竞争激烈的现象,这也是我们客观认识到的。进入三季度以来,我们还是感受到7-8月,市场情况要比我们预期的挑战更大,所以下半年集团内部做好了面临更大挑战的准备。”李宁集团联席CEO钱炜在近期的财报电话会上坦承。

  此种市场环境下,李宁的策略是,“该攻的攻、该控的控、该调的调”。

  “经营方面,该投入的地方加大投入,该管控的地方对费用降本增效方面进行严格系统性的调整和控制,也对费用进行调整和管控。我们把投入和费用分开来看,投入就是攻的方向,费用就是该守该减的方向。对于库存,该主卖的产品,我们的一些核心IP是加大供应、加大产能、加大应有的库存,应对更多的生意表现。同时整体库存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实现整体库销比在4个月。”钱炜说。

  他亦提到,当李宁公司发现流水和库存产生不匹配的同时,会将库存的处理作为第一优先业务。“如果有库存风险的趋势,那么处理库存将是我们非常重要优先的业务层级。但目前来看没有库存压力。如果加深了折扣控制,这也是在动态管控的业务体系中,当折扣加深会影响到毛利率变化的时候,会在降本增效方面有更大力度的管控,从而确保今年业绩目标能够维系在全年指引的业绩目标。”钱炜称。

  此种局面下,李宁冒险收购彪马的概率不大。

  安踏收购策略

  从战略上,安踏收购彪马的概率看起来会大些。

  “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一向是安踏集团战略。2009年,安踏收购FILA品牌大中华区的商标及经营权;2016年,安踏与日本运动品牌DESCENTE迪桑特成立合资公司,控股大中华地区;2017年,安踏与韩国运动品牌Kolon Sport可隆体育成立合资公司,控股大中华地区;2019年,安踏完成了芬兰体育用品集团Amer Sports亚玛芬体育的收购,包含始祖鸟、萨洛蒙、威尔胜等多个品牌;2023年,安踏对女性运动品牌玛伊娅 MAIA ACTIVE进行股权收购。

  2025年1月3日,安踏以500亿韩元(约2.64亿元人民币)购入Musinsa约1.7%的股份,除了自有品牌,Musinsa平台上聚集了约8000个韩国时尚品牌。4月10日,安踏又出资2.9亿美元,100%控股户外服饰、鞋履及装备品牌狼爪。

  眼下,亚玛芬已经实现盈利,FILA早已成为安踏营收支柱之一。

  在2024年,安踏集团营收同比增长13.6%至708.26亿元。同期,亚玛芬收入同比增长17.8%至51.83亿美元,按适用汇率转换为人民币377.52亿元。安踏集团与亚玛芬收入相加,营收达到1085.78亿元。

  在今年一季度,亚玛芬营收14.73亿美元,按固定汇率同比增长26%;调整后营业利润2.32亿美元,同比增长79%。

  背后是,安踏在零售和供应链板块的系统性优势。

  比如,正是被安踏收购后,始祖鸟在中国市场踏上快车道。2019年,始祖鸟大中华区交由徐阳负责。徐阳最早就职于广告公司,在他领导下,始祖鸟强化高端专业户外品牌形象,并向泛运动爱好者破圈。譬如,2020年,始祖鸟邀请国际超模刘雯成为品牌首位全球代言人。

  在渠道上,2020年,始祖鸟收回了在华线上渠道和所有奥莱店的经营权。其后,加大投入。据久谦数据,从2020年四季度到2023年四季度,始祖鸟门店平均面积由217平方米提升至313平方米。且始祖鸟选址大多位于大型商超一楼核心地带,占比约为40%左右,临近奢侈品牌。

  种种组合拳下,始祖鸟迎来一段快速增长期。

  2020年至2022年,其全球收入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30%。其中,中国区增长态势尤为亮眼。据Euromonitor数据,2019至2022年,始祖鸟中国流水CAGR高达58%。招股书显示,2021、2022年,始祖鸟于大中华区、北美的品牌店坪效分别为1251/622美元、1269/817美元,均呈现增长趋势。大中华区坪效显著高于北美地区。

  正是如此格局下,此前就有市场消息指出,安踏集团可能即将完成对美国品牌管理公司Authentic Brands Group(ABG)旗下锐步(Reebok)的收购,并已完成实缴资金流程。

  对此传闻,ABG的锐步和冠军品牌执行副总裁Steve Robaire明确否认,表示现在不会出售,将来也不会。

  回到对彪马的收购来看,对安踏来说不一定是最好选择。彪马定位与安踏集团旗下FILA存在着竞争。

  而FILA的业绩,已在波动期。

  2024年,FILA实现收入266亿元,同比增长6.1%。某种程度上,如此成绩已经超出预期。安踏集团公告显示,在2024年三季度,FILA销售额同比下降低单位数,主要是潮牌和儿童表现偏弱。

  同年,安踏集团毛利率同比下滑0.4个百分点至62.2%。背后是,安踏品牌与FILA品牌在价格战压力中毛利率受影响。

  另外,安踏的种种收购策略,一直在推进。

  由此,彪马是否在收购的优先行列,也确实不一定。

阅读全文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