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研报:医疗仪器行业拐点已至

近日,中信建投(601066)发布研报称:医疗仪器器械细分板块有望在下半年到明年陆续迎来业绩拐点。

核心观点

随着国产医疗器械企业技术实力和产品竞争力的持续提升,行业成长逻辑已从“国产替代+渗透率提升”向“国际化拓展+技术创新”升级,估值体系面临重构。当前政策环境优化、设备招标回暖及渠道库存去化等多重因素叠加,预计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行业将逐步迎来业绩拐点。

一、政策边际改善驱动行业拐点与估值修复

历史表现与短期承压:2021-2024年医疗器械板块持续下行,2023-2024年因医疗合规要求升级及设备更新节奏放缓进一步承压。

拐点信号显现:

高值耗材:集采政策优化推动估值修复,渗透率提升空间广阔,集采出清拐点逐步兑现。

医疗设备:2024年Q4招标增速已现拐点,预计2025年Q3龙头公司业绩将企稳回升,国产替代加速。

IVD(体外诊断):短期受政策压制,但化学发光领域Q4或2026年有望量价企稳,中长期国产替代潜力显著。

低值耗材:关税政策下关注海外产能布局及大客户合作进展。

家用器械:呼吸机、CGM(持续血糖监测)等赛道空间广阔,关注消费景气度及国际化拓展。

二、企业战略转型催生新增长曲线

降本增效:通过规模化生产、工艺优化及供应链管理维持利润率。

技术创新:差异化产品布局分散集采风险,医保政策为创新器械提供更长放量周期。

消费转型:医保控费影响较小,消费升级驱动可选医疗需求增长,市场天花板更高。

国际化突破:海外价格体系稳定,国产企业凭借成本与供应链优势加速出海。

并购整合:通过并购突破原有赛道天花板,布局新兴领域(如手术机器人、脑机接口)。

三、中国创新器械产品迈向全球领先

依托人口基数、临床数据积累及产业链优势,多家中国企业已实现技术突破:

联影医疗:全球首台全身PET/CT、独家5T MR;

迈瑞医疗(300760)、新产业(300832):化学发光检测速度全球领先;

赛诺医疗:COMETIU颅内支架获FDA突破性认定,填补全球空白;

南微医学:和谐夹打破进口垄断,欧美市场热销;

心脉医疗:Castor分支型主动脉支架为全球首款获批产品;

乐普医疗(300003)、沛嘉医疗、先瑞达:部分产品研发布局国际领先;

时代天使:隐形牙套方案积累复杂病例经验,加速全球化布局。

四、全球医疗器械龙头的成长路径

出海战略:从国产替代转向全球竞争,依托本土化运营与工厂建设实现海外业务高增长。

技术创新:研发投入驱动产品迭代,部分企业通过license-out模式加速国际化。

并购整合:参考美股器械巨头(10-100倍增长案例),中国企业有望通过并购释放全球成长空间。

五、投资机会分析

港股方向:

创新属性强:关注具备license-out潜力的企业;

估值修复:2025-2027年部分龙头有望扭亏,现金储备充足的低估值标的凸显价值;

集采出清:政策优化后优质企业业绩确定性提升;

国际竞争力:长期空间大的创新器械龙头将迎来估值重构。

A股方向:

业绩拐点:2025年Q2-Q3高增长或拐点兑现标的;

中长期逻辑:集采优化政策受益企业及医疗新科技(脑机接口、AI医疗、手术机器人);

估值修复:短期承压但2026年有望加速增长的稳健型公司。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正从“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型,技术创新与国际化布局将成为核心驱动力。随着政策环境优化、企业战略升级及全球竞争力提升,龙头企业有望成长为世界级标杆,推动板块估值重塑与业绩增长共振。

阅读全文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