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投资策略、利润“反差” 中国平安高管释放关键信号

  近期,中国平安披露2025年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5000.76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777.32亿元,同比增长3.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0.47亿元,同比下降8.8%。

  同时,中国平安将向股东派发中期股息每股现金人民币0.95元,同比增长2.2%。

  8月27日,在中国平安2025中期业绩发布会及会后的高管专访中,该集团高管集中回应了市场关注的险资投资、归母净利润为何下降等热点问题。

  回应举牌:低波动高分红股票契合险资投资需求

  今年以来,险资涌现举牌潮。据贝壳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19日,险资年内已举牌29次,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其中,平安人寿成为险资举牌的主力,举牌了多家银行股H股。

  中国平安高管表示,资本市场是保险资金重要的配置板块,国家和监管也在鼓励长期资金入市,目前的政策环境和市场估值,对于险资而言是较好的配置时期。平安对银行、保险等“红利”股的相关投资属于财务性投资,看中了其低波动、高分红的特质,是险资权益投资组合的常规操作。

  该高管进一步表示,国有大行长期经营稳健,呈现低波动、高分红的特点,与保险资金长久期、稳收益、低波动诉求高度契合。同时,目前传统险保证利率在2%左右,而国有大行平均股息率在4%以上,投资收益可观。“除了银行股外,其他股息率高、经营稳定、分红政策稳定的行业板块,平安也都在持续关注和研究。”

  在回应贝壳财经记者关于黄金投资的问题时,该高管表示,3月份平安人寿已经完成黄金交易的首单,目前正在试点开展其他可投资的黄金业务。“黄金为险资提供了多元化配置和风险对冲的新工具,从分散投资风险、优化组合结构角度,平安已经将黄金纳入年度及中长期战略资产配置计划。在全球货币超发和资本市场高波动的环境下,全球央行或将持续购金,平安看好黄金的中长期战略价值。”

  今年2月份,金融监管总局发文称,10家试点保险公司可以中长期资产配置为目的,开展投资黄金业务试点,范围包括在上海黄金交易所主板上市或交易的黄金现货实盘合约、黄金现货延期交收合约、上海金集中定价合约、黄金询价即期合约、黄金询价掉期合约和黄金租借业务等。

  权益市场:将适度加大权益配置力度 聚焦新质生产力、高分红板块

  今年以来,股市整体景气度较高,沪指震荡上行,叠加监管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中国平安上半年加大了股票的持有比例,从去年末的7.6%提升至今年6月末的10.5%。

  整体来看,截至今年6月30日,中国平安的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超6.20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2%。上半年,其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实现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3.1%,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后续中国平安在权益市场上还将有何动作?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平安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表示,与全球其他市场相比,中国市场当前的估值水平仍处于合理区间,我们对未来有信心。平安作为耐心资本,也会适度加大权益配置力度,主要围绕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成长板块和高分红的价值股进行配置。

  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兼副总经理郭晓涛则表示,平安投资的核心是进行资产负债的匹配。一系列的资产配置动作,有效提高了投资收益率,让平安在负债成本和投资收益率之间产生较好的利差。“平安投资遵循‘三可’原则,即经营可靠、增长可期、分红可持续,这是我们衡量一家企业是否值得长期持续、稳定持有的标准。未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平安会在高息股、价值股、成长股之间进行进一步的动态匹配。”

  业绩剖析:营运利润涨净利润降 高管详解三大因素

  在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平安副总经理兼首席财务官付欣还回应了投资者关注的为何集团归母营运利润提升,但净利润却负增长的问题。

  付欣表示,主要有三个关键因素,其中两个是一次性因素。首先,今年第一季度,平安并表了平安好医生,使得一次性会计处理出现了34亿元的减值,影响增速4.6个点;其次,过去一年,集团发行了港股的可转债,当股价上升时,在会计处理上可转债的估值反而下降,但这样的下降在可转债转股后的全生命周期并不影响财务报表;第三,平安近两年配置了很多股票,而这些股票中有67%在会计分类被分到了OCI(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即这部分资本利得不进入利润表,使得约600亿元不体现在利润表中。“建议大家更关注平安的营运利润,因为营运利润才是真正体现保险行业经营能力的利润口径。”

阅读全文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